法律知识

诉讼时效的相关法律规定有哪些?主债权诉讼时效期间怎么算?

更新:2022-11-02 16:14:17
问题相似,细节或证据不同,立即获取针对解答 提问

一、诉讼时效的相关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二、主债权诉讼时效期间怎么算

(一)欠条的诉讼时效

1、双方当事人在欠条中约定了履行期限,债权人应当在履行期届满后2年内主张;

2、双方当事人没有在欠条中约定履行期限,其诉讼时效为欠条出具日期的2年内,债权人应当在欠条出具之日起2年内主张。

(二)借条的诉讼时效

1、双方当事人在借条中约定了履行期限,债权人应当在履行期届满后2年内主张;

2、双方当事人没有在借条中约定履行期限,债权人应当在借条签字之日起20年内主张。

一般保证诉讼时效的计算起算点为,债权人在保证期间届满前对债务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从判决或者仲裁裁决生效之日起,开始计算保证合同的诉讼时效。因为一般保证合同的先诉抗辩问题,主合同诉讼时效的中断、中止,将直接导致判决和裁定的生效期,既然判决裁定没有生效,保证合同的诉讼时效当然产生中止和中断的情况。

温馨提示

在实际法律问题情景中,个案情况都有所差异,为了高效解决您的问题,保障合法权益,建议您直接向专业律师说明情况,解决您的实际问题。 立即在线咨询 >

相关知识推荐
最新咨询
最新解答
浏览更多问题不如直接提问,99%用户的选择
一分钟提问 三分钟响应
立即获取专业解答
在线问律师
最新知识

当前11,029位律师在线

平均3分钟律师解答

立即问律师